一、汽車報廢遇難題 每年3/4該報廢汽車仍在行駛
2010年9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布《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準備重新確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資格許可制度。近年來國家積極促進循環經濟發展,而開展報廢汽車再制造試點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F行《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中關于回收企業拆解的“五大總成”應當作為廢金屬,交售給鋼鐵企業作為冶煉原料的規定,已經不能適應開展汽車再制造的需要。
汽車工業既是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高消耗、高排放、影響環境污染的重點行業。2009年我國汽車累計產銷雙超1360萬輛,汽車總保有量已經突破7000萬輛,按照每年大約7%的報廢量,僅報廢汽車的重量就超過700萬噸。對于愈加嚴重的汽車報廢問題,有人說,成為“世界最大停車場”之后,中國正變成“世界最大汽車垃圾場”。
在吉林省,報廢汽車回收中心一共11個,分布在全省九個市州。國家出臺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后,報廢車輛明顯增加,09年這11家企業共回收廢舊車輛9968輛。即便如此,這個數字與吉林省每年報廢汽車近10萬輛相比,還不到1/10,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2009年12月份的一份報告,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急劇增加,每年達到報廢年限的車輛早已超過200萬輛,然而只有50多萬輛按照正常程序進入報廢汽車回收中心,剩下的則繼續在馬路上行駛。
對于汽車報廢回收來說,市場管理混亂、缺乏有效的指導規范。雖然國家明令禁止,但包括“五大總成” (發動機總成、方向機總成、變速器總成、前后橋、車架)在內的很多廢舊汽車零部件依舊在市場上流通,而且呈現愈演愈烈的態勢。這直接擾亂了報廢汽車回收市場秩序,導致大量報廢汽車零部件重新被裝備到車上,變成一顆顆奔跑在路上的“定時炸彈”。
按照歐美日等汽車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汽車報廢回收處理涉及很多方面,既有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協調,也有回收企業的技術升級,但從長遠來看,報廢汽車的再制造是一個關鍵因素。從當前國家政策開始松動可以看出,“五大總成”等零部件將不再被銷毀或私賣,政府開始引導報廢汽車的再制造進程。這是一個明顯的進步,但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當前對于報廢汽車的零部件還沒有制定統一的產業標準和檢測標準,大部分企業主要是憑借經驗判斷,再加上設備落后、更新慢,導致廢舊汽車零部件的再利用率不高。
二、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我國面臨的資源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發展生產和保護環境、節省資源已經成了日益激化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唯一途徑就是從傳統的制造模式向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轉變。從高投入、高消耗的傳統發展模式向提高生產效率,最高限度地利用資源和最低限度地產出廢物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
據發達國家統計,每年因腐蝕、磨損、疲勞等原因造成的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我國有幾萬億設備資產,每年因磨損和腐蝕而使設備停產、報廢所造成的損失都逾千億元。而對如此大量設備的維修和報廢后的回收,如何盡量減少材料和能源浪費,減少環境污染、最大限度地重新利用資源,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再制造技術能夠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報廢產品或其零部件)不僅滿足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而且可形成一個高科技的新興再制造產業,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就業機會和社會效益。是以最少的投入來獲得最大效益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再制造是指用高科技手段(高效的表面工程技術)將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的批量化生產過程,是廢舊機電產品資源化的最佳形式和首選途徑,是節約資源的重要手段。再制造是我國循環經濟,特別是貫徹2009年1月1日實施的《循環經濟促進法》的一個重要內容。再制造是利用舊件、舊材料通過提高本身的性能,完全達到規定的標準,通過特殊的工藝處理的。所以,它的質量在出廠前應該是完全達到技術標準。同時,在某些指標進一步得到了加強。因此,它本身的性能是能夠滿足消費需求的。汽車是耗材大戶、耗材的大產業,通過收回這一部分零部件,應該說,提高它的質量性能完全能夠達到。
從2005年開始,國務院提出要支持機電產品的再制造開始,再制造這個詞逐步地引入到我們國家!吨腥A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第40條規定,再制造的企業必須在產品的顯著位置標識為“再制造產品”。 國家發改委已經明確地公布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標志。也是歐美等國家的通行做法,目的就是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再制造在中國的發展,現在屬于起步階段,國家先從包括一汽在內的14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開始,通過試點,通過項目的支持,通過政策的研究,有一個良好的起步。
德法美日等發達國家報廢汽車的再利用率已達80%以上。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再制造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發展歷史。美國再制造業的從業人數是48萬人,其中用在汽車零部件的是33.8萬人,而整個美國冶金行業的從業人數不到25萬人。美國在2005年再制造業的規模達到1000億,2009年,已經突破2000億。在汽車行業里面它占到了700億,而這700億里面,85%以上都是和發動機相關的。德國汽車也有至少90%零部件可以重用或合理處理。例如寶馬公司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回收品經營連鎖店的全國性網絡。美國機動車維修市場中70%至80%的配件是再制造產品。德國某汽車公司銷售的再制造發動機與新發動機之比為9:1。
20世紀的100年,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超過了以往5000年的歷史總和,但也極端消耗了地球資源,超出了大自然的恢復能力。為了緩解有限資源和過度消耗之間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利用廢舊產品的剩余價值。我國在總結世界各國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4R體系(Reduce減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Remanufacture再制造)。
再制造以廢舊產品的零部件為毛坯,主要以先進的表面工程技術為修復手段(即在損傷的零件表面制備一薄層耐磨、耐蝕、抗疲勞的表面涂層),因此無論是毛坯來源還是再制造過程,對能源和資源的需求、對廢物廢氣的排放都是極少的,具有很高的綠色度。再制造具有如下重要特征: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達到或超過原型新品,成本不超過原型新品的50%,節能60%、節材70%,對環境的不良影響顯著降低,有力促進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09年的再制造產能為發動機11萬臺,變速器6萬臺,發電機、起動機100萬臺,總產值不到25億元。與此相對比的是,到去年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7000萬輛,假如有一部分備件采用再制造產品,那么再制造產品需求將超過30億元,也就是說,零部件再制造產品目前面臨的缺口相當大。
低碳、節能、環保成為當今乃至以后的主題,那么汽車工業如何在實際操作中實現呢?整車方面,隨著汽車產銷量的不斷遞增,新能源汽車已經出臺政策扶持,將大力發展。零部件方面只有通過再制造業的大力發展來實現了。那么什么是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呢,不會是質量得不到保證的二手貨吧?
而我國還屬于剛剛起步階段,中國每年有三百多萬輛汽車報廢,每年因維修更換下來的廢舊零部件數量更是驚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去年的再制造產能為發動機11萬臺,變速器6萬臺,發電機、起動機100萬臺,總產值不到25億元。與此相對比的是,到去年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7000萬輛,假如有一部分備件采用再制造產品,那么再制造產品需求將超過30億元,也就是說,零部件再制造產品目前面臨的缺口相當大。
雖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我國政府非常重視再制造產業的發展。溫家寶總理親自批示“再制造產業非常重要”,這已經成為一項重要國策。今明兩年,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再制造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十二五”時期我國促進再制造產業健康發展的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推動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相關政策和法規的出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必將步入一個高速發展的軌道。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文表示,我國將以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等零部件再制造為重點,把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范圍擴大到傳動軸、機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時,推動工程機械、機床等再制造,大型廢舊輪胎翻新。
以濰柴發動機再制造為例,一臺市場上報廢的發動機,消費者可按新機25%的價格賣給濰柴,經過再制造后,消費者再以新機70%-75%的價格買回。這樣,只要花一半的錢,用戶就可擁有一臺再制造出來的新發動機。
裝甲兵技術學院的徐濱士院士提出,再制造業不是高級維修,而是一種可以在流水線上實現規;a的新產業。目前,我國在再制造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發領域取得重要突破,開發應用的自動化納米顆粒復合電刷鍍等再制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是再制造技術大國,產業小國。在技術層面上,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再制造中心之一,國外一些著名的再制造公司都到中國來學習,洽談購買我國的再制造設備。但我國的再制造產業卻非常小。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關人士預計,到2015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將達到2200萬輛,零部件需求將達到5100億元,若5%采用再制造件,需求也將達到255億元。汽車備件再制造只是再制造產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再制造的操作流程更繁復,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更大。一般來說,回收的廢舊物資多種多樣,新舊程度也不一,拆解、清洗、零件檢測、篩選等流程的工作只能由人工來完成,使用勞動力比使用機器更劃算。在再制造過程中,勞動力和日常開銷等成本占到了60%以上。這一特點,也正好適應中國勞動力相對過剩的形勢,可以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目前,有關部門已著手編制《再制造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十二五”時期我國促進再制造產業健康發展的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推動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進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對促進和發展我省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技術的幾點建議:
為加快我省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業產業化進程,促進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形成產業鏈核心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就業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將發展再制造產業寫進吉林省十二五發展規劃。政府有關部門用系統工程的方法綜合考慮、規劃我省的再制造產業,形成產業鏈,讓其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既能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環保指標,又能促進經濟發展,促進幾萬人就業。
2、增加全省的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合理定價,提高回收價格。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減少報廢汽車的流通,環保、安全都得到保障和提高。確保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業的原料供應。
3、設立專門的再制造研究機構和專業評估機構,確定其附加值,填補我省在該領域的空白。
4、設立專門的專業拆解企業,對達到物理壽命和經濟壽命而報廢的汽車零部件,在失效分析和壽命評估的基礎上,把其中有剩余壽命的廢品零部件作為作為在制造企業的毛坯。
5、成立專門的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企業,為汽車制造業和維修業提供合格、符合三包要求的再制造產品。如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起動機等專業再制造企業。
6、加大政府扶持和宣傳力度,提高再制造產品在社會的認知度。
由2-5形成產業鏈,構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和擴大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