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政策環境
2005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提出,中國力爭到2010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發展循環經濟法律法規體系、政策支持體系、體制與技術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為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少的廢物排放,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兑庖姟窙Q定了中國經濟發展必然走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基本思想。
近年來,國家直接或者間接地出臺了支持和扶持汽車再制造產業的發展政策,這對汽車再制造產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這些政策主要包括:2001年6月,國務院頒布的《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規定了報廢汽車的交付、回收、拆解及處理辦法;2004年5月,國家頒布《道路車輛可再利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計算方法(GB/T19515-2004)》國家標準;2006年2月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和國家環?偩职l布《汽車產品回收利用技術政策》;2008年3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管理辦法》。這些相關政策的提出,為中國發展汽車再制造業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 經濟環境
從近lO年中國經濟發展情況看,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是世界各國家中最快的,其主要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持續增加。2003年,中國GDP增長率是10%、2004年10.1%、2005年10.4%、2006年11.6%、2007年11.9%。每年的經濟增長率都是2位數,超過10%。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GDP增長率也達到約9%。2003年中國GDP總量相當于1.4萬多億美元,人均達到1090美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標志著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到2005年的人均GDP為1703美元,2006年達到了2042美元,增長了將近20%。2007年,中國的人均GDP達到2456美元,2008年中國的人均GDP已達到3229美元。從理論上講,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時,社會消費結構將向著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汽車、電腦、高檔電器加速進入家庭,人們對于住房條件改善的需求也將不斷增長。也就是說,從2006年開始,中國汽車的銷量持續上升,今后幾年,中國將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
(三) 法律環境
中國汽車再制造產業所面臨的法律環境比較嚴峻,雖然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了針對汽車再制造產業的支持政策和法規,但是目前還沒有立法。從這方面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中國現在是廢舊汽車市場龐大,回收程序不規范,新品標準、市場準入和監管辦法缺失,汽車再造企業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有關專家呼吁,國家應通過立法程序,對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的發展給予相應的扶持。應加快立法,確立再制造的知識產權保護原則;盡快出臺《汽車使用和回收再使用法》,統一有關汽車的各項規章制度;通過有關法律樹立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促使生產者關注產品淘汰之后的再制造問題。中國目前的立法工作還在起步階段,現行的政策和法規又缺乏強制性。
(四) 人文環境
首先,從人口狀況分析,中國是世界人口數量第一大國,人均資源量非常貧乏,提高人口素質,走集約型生產道路已經是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部分。中國實施的科教興國戰略,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具體舉措,無論從小學到大學,受教育的人數都在增加,人口素質全面提升,人力資源越來越豐富。
其次,從人們的共享價值觀分析,人口素質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的共享價值觀產生了深刻的變化,導致生產方式的變化。從生產方式來看,粗放型的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注重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從生活方式看,經濟的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環境、消費觀念,隨著中國城鎮化戰略的推進,大量的農村人口會向城鎮轉移,傳統的生活方式已經被現代的生活方式取代。
但是,還應該注意到,目前,人們對再制造產品的認識并不清晰,并沒有對再制造產品產生認同和共識,認為再制造產品不如新品,對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是否穩定性表示懷疑,不愿意使用再制造產品,這對產業發展也會有抑制作用。
(五) 國外汽車再制造業的影響
中國的汽車再制造業處于起步階段。無論從人們觀念上,還是產業競爭力上都與發達國家的汽車再制造業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汽車再制造業在國外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世界著名的汽車制造廠或者有自己的再制造廠,或者與其他獨立的再制造公司保持固定的合作關系,對舊零部件進行再制造。在德國,汽車售后服務零部件90%都是再制造品,而且再制造品的市場份額還在持續增長;在美國,汽車再制造公司超過5萬家,70%至80%的維修配件是再制造產品,年銷售總額達365億多美元。目前,全球再制造產業的年產值可達1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占一半以上。在美國設備維修領域中,再制造產品占比達85%。國外的汽車業與汽車再制造業是一個共生的、相互依存的統一體,這一特征對中國汽車再制造產業發展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正面影響,國外汽車再制造產業的成功模式和運行機制可以為我們產業發展提供借鑒,使我們的汽車再制造產業發展的路徑更加直接,速度更快。二是負面影響,國外汽車再制造產業有成熟的技術、管理及經營方法,是中國汽車再制造產業的潛在競爭者,一旦外國企業進入中國汽車再制造市場,必將對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