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資源因素
汽車再制造產業的資源因素是廢舊汽車及零部件的供給量。廢舊汽車及零部件的供給量與一國的汽車數量直接相關。據統計,截至2007年底,中國機動車的保有量約為1.6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約為5696萬輛,比2006年增加14.28%。在汽車的保有量中,載客汽車增長較快,全國載客汽車保有量為 3182萬輛,比2006年增長21.86%。載貨汽車增長相對緩慢,全國載貨汽車保有量為1046萬輛,比2006年增長7.41%。私人轎車保有量為1521萬輛,占轎車總量的77.73%,與2006年相比增長32.47%。根據有關部門預測,2010年汽車的保有數量達到6085萬輛,2015年汽車的保有數量達到9005萬輛,2020年汽車的保有數量達到1.169億輛。按照今后每年報廢的汽車在200萬輛以上的趨勢測算,到2010年中國報廢車輛的30%可用于再制造,則年均銷售額可創360億元,回收附加值490億元。中國汽車的保有數量和報廢數量的快速增加,為汽車再制造產業提高了充分的資源供給。
(二) 技術因素
中國汽車再制造產業起步較晚,針對再制造技術和再制造產品的特殊性制訂再制造產品的技術標準體系,產品試驗、檢測和評價方法體系等沒有及時建立。目前,中國約有1000多家正規汽車拆解企業,其中有1/3以上的企業不具備基本條件,企業呈現散、亂、差等特征?萍纪度雵乐夭蛔,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的科技含量低,技術裝備落后,拆解手段原始,效率低,主要通過破壞性的拆卸或者手工拆解手段,把主要材料如鋼鐵等回爐冶煉或壓塊,其他廢料隨意堆放、傾倒和燃燒。低品位的處理不但造成資源浪費,同時還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再制造的特征之一就是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和性能要達到或者超過原有產品,這需要更先進的再制造技術作為支撐。中國的再制造技術的表面工程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已在傳統的單一表面工程技術基礎上發展為復合表面工程技術,進而發展為納米表面工程技術。國家級再制造技術科技重點實驗室正在建設中,它將為中國機械裝備的再制造升級改造與延壽提供研究基地與實驗平臺。但總的來看,中國的汽車再制造產業的技術水平還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在產業發展中將形成產業"瓶頸"。
(三) 行業競爭因素
行業競爭因素很多,歸納起來有行業內企業的數量和力量、行業的發展速度、行業內企業成本、企業的生產規模與生產能力、進入和退出行業難易程度等等。中國的汽車再制造產業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有近千家企業從事汽車的拆解,而真正意義的汽車再制造企業只有幾家。2008年國家發改委確定中國的一汽、濟南復強動力等14家企業作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單位。也就是說,目前,只有14家企業從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生產,而對于年報廢200多萬輛的再制造,這些企業的數量是非常少的,所以,行業內的競爭并不激烈。隨著國家對汽車再制造產業的支持與扶持,行業發展速度將會加快,必然會有大量的潛在進入者,行業競爭會逐漸激烈。就目前的14家試點企業來看,其生產規模與生產能力并沒有形成規模經濟,還有上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