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是指對廢舊產品高技術修復、改造的產業化。再制造的重要特征是再制造產品質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有些還超過新品,成本卻只是新品的50%,節能60%,節材70%,對環境的不良影響顯著降低。在技術上,用于再制造的關鍵技術應具有效率高、質量可靠、自動化程度高、環境友好等特點。
早在2005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聯合頒布的"關于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第一批)工作的通知"文件便公布了包括七個重點行業、四個重點領域、十三個產業園區和十個省市的42個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名單。其中再制造被列為四個重點領域之一。
2008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了由14家企業組成的全國第一批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試點工作。2009年9至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企業"專項調研活動也順利啟動;顒咏M織國內再制造領域相關專家先后赴安徽、上海、浙江、湖南、湖北、山東、河南、廣東、廣西等省區市調研了一汽、二汽、上汽、重汽、濰柴、玉柴等14家再制造產業試點單位。隨后,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了包括工程機械、礦采機械、機床、船舶、再制造產業集聚區等在內的8大領域35家企業參加的再制造試點工作。據了解,目前不少省市都將再制造列為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重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底正式委托裝備再制造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承擔《中國特色的再制造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和發展模式研究》項目,其目的旨在推動中國特色的再制造產業模式的完善與規范化。
據介紹,國外再制造采用的是換件修理法和尺寸修復法,而我國現已探索形成了"以恢復尺寸、提升性能的表面工程技術為支撐,以提高舊件利用率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既循環又經濟"的中國特色的再制造模式。如今,再制造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有關法律法規、基礎理論、關鍵技術、行業標準不斷完善,再制造產業試點已全面鋪開。
2010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商務部等11個部門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指導全國加快再制造產業發展,并將再制造產業作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培養。
2011年工信部公布第一批再制造產品目錄。
2012年根據《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管理辦法》和《關于深化再制造試點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開展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單位的驗收工作,并將通過驗收的試點單位和產品名單公布。
2013年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發改環資[2010]911號)和《關于深化再制造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11]2170號)的要求,結合再制造試點工作進展和驗收總結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組織制定了《再制造單位質量技術控制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
2014年為實施好再制造“以舊換再”試點工作,根據《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質檢總局組織制定了《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推廣試點企業評審、管理、核查工作辦法》和《再制造“以舊換再”產品編碼規則》。
2015年根據《關于印發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環資[2013]1303號)、《關于印發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有關文件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14]2202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對2015年再制造產品推廣試點企業資格項目(再制造汽車發動機、變速箱)進行公開征集。經過專家評審、網上公示后,確定10家企業具備再制造產品推廣試點企業資格。
2017年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發展高端智能再制造產業,進一步提升機電產品再制造技術管理水平和產業發展質量,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實現綠色增長,制定《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
發展再制造產業對于節約資源、降低成本、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意義重大。有關專家認為,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從政策層面和技術上對再制造產業予以高度重視,才能保證其可持續健康發展。
對此,專家建議,要推進中國特色的再制造產業模式的完善和規范,就要從設計—使用—再利用各個環節鼓勵再制造;鼓勵將成熟的先進再制造技術應用到新品生產中,以推動企業產品的升級換代,提高競爭力;支持開展制定有關再制造技術標準、設立再制造示范企業和示范生產線、設立再制造工程中心和工程實驗室等相關再制造技術創新工作等。
產品質量是再制造的生命,嚴格的無損檢測及壽命預測技術和先進的表面工程技術是再制造產品質量控制的有力保證。在全球為創造"更清潔、更健康、更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機械制造業的過程中,再制造的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