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關配套法規落后
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產業的相關配套法規存在著落后于現實發展的問題。按照《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報廢汽車拆下來后,最終歸宿只有一個,就是賣廢鋼。而近年來,廢鋼價格大幅跳水,造成了正規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的普遍盈利不高,甚至于虧損的局面。這個產業,需要政策和純市場模式,經濟模式有效結合。這種結合之后,報廢車本身的價值還能可以繼續提升,而相關企業通過不斷的優化,盡可能多的尋找中間的一些利潤點,把這個行業變得更加市場化和規范化。
(二)報廢的汽車更多地流入了“地下”渠道
由于報廢汽車合法拆解的準入門檻非常高,在環保、拆解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很大,為追求利益,在沒有取得相關資質條件下,很多人非法拆解報廢汽車。大部分報廢汽車五大總成在黑作坊拆下來后賣出,又繼續流回市場,可以獲得暴利。而因為《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規定,禁止利用報廢汽車的“五大總成”拼裝汽車。因而正規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由于獲利相對較少,同時也由于正規拆解企業的回收價格低廉,按照國家的報廢車回收規定,正規企業回收報廢車價格一般按重量計算,一輛小轎車一般在600-800元給出的收購價,比地下渠道少得多,因此很多車主會偏向于選擇將報廢汽車在黑市上交易,不利于市場的規范化發展。
(三)二手車市場的影響
近來,政府大力支持二手車交易,然而二手車市場的監管服務升級卻落后于行業的發展,監管不力,再加上在利益的驅動下,有部分原本應該報廢的汽車,就會經由各類黑市“黃牛”流向了二手市場。非法拆解將報廢汽車的主要零器件改造成拼裝車,這也給新的購車者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和潛在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