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汽車、機電產品或零部件的再制造,可以實現產品的“涅槃重生”,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要求。歷經多年累積,中國已經步入了機電產品報廢高峰期。目前全國役齡10年以上的傳統舊機床超過60%,80%的在役工程機械超過保質期;年報廢汽車約500萬輛,報廢電腦、電視機、電冰箱1600萬臺,報廢手機2000萬部,每年產生約8億噸固體廢物。預計到2020年,工程機械、報廢汽車總量分別達到120萬輛、1200萬-1600萬輛。為此,發展再制造業勢在必行。
二、是可以提高制造業水平。通過對再制造原料件(舊件)的檢驗,可以發現其中的瑕疵而不斷完善產品設計;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零部件使用壽命的不匹配,從而改進并優化零部件配置。由于再制造工業具有產品復雜、行業涉及廣等特點,基于再制造產業大數據,可以完善設計思路和生產工藝,為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綠色化奠定基礎。
三、是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由于再制造充分提取了蘊含在產品中的附加值,在產品銷售時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如再制造發動機,其質量、使用壽命、安全性能與新機相同,并有完善的售后服務,價格僅為新機的50%,可供不同收入階層選用。
四、是可以利用現有商品銷售體系或回收體系,有效地實現對已到設計壽命產品的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降低那些產品的潛在危害或污染;再制造的逆向物流,可以保證再制造原料件的質量溯源,還可以部分解決進城農民工的就業問題。
五、是可以收到節能減排之效。與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節能60%,節材70%,節約成本50%,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制造產業的發展,也有利于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
六、是可以提高公眾的綠色消費意識。一些產品的再制造需要多方參與,通過再制造產品的普及,可以提高公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意識,優先選擇使用再制造產品并成為社會風尚。推進生活消費領域的循環經濟發展,推廣綠色消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