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上李邵華發表了產業發展升級的一些看法,結合產業發展的成就進行了7個方面的總結,并通過四個方面進行了工作的匯報。同時強調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相對比較完善,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全球整合能力。在年初新冠疫情沖擊下,經過這一輪的考驗,產業鏈抗風險能力,還有穩定性都表現出來了。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李邵華
匯報的內容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汽車產業一直是作為一個重要的引資和投資產業,尤其加入WTO之后,全球主要的汽車制造商都在中國進行了布局,中國本土化的民族企業也在不斷成長,在市場的需求、政策的雙重作用下,應該說中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
第二方面:中國打造全球化汽車競爭舞臺,接受全球各方面的品牌,目前占到50%的市場份額。
第三方面:中國制造和產品的技術水平發展已經達到非常高的高度,在造車方面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歷程是從引進、合資合作消化吸收國產化到自主創新,現在與國際的水平已經非常接近。
第四方面:電氣化和信息技術引領汽車產業發展特征非常明顯,新能源汽車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銷量保有量已經全球領先,這兩年增速有所放緩,我們還堅信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下還會有長足的發展。
第五方面:中國汽車產業穩步邁向國際化發展,2019年我們中國汽車的出口量是122萬輛,出口的國家/地區達到200多個,從數量來說我們還是處在初級階段但是我們在穩步的提升,同時包括中國汽車企業在內,在國際參與投資合作的項目活動不斷增加。主動去參與國際的競爭,為下一步全球化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第六方面:中國汽車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能夠感受到進一步提升,中國汽車零部件的布局發展特征呈現集群發展,節奏競爭優勢還是比較快,集聚效應還是比較凸顯的。同時我們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也是相對比較完善,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全球整合能力。在年初新冠疫情沖擊下,經過這一輪的考驗,我們產業鏈抗風險能力,還有穩定性都表現出來了。
第七方面:中國汽車產業的政策持續優化,應該說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引導。我們從1994年第一部產業政策發展至今,產業政策也是不斷優化調整,縱觀整個產業過程,我們呈現出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充分的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的內涵,表現的非常明顯。
產業政策為民族的品牌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同時也為外商在中國進一步發展拓寬了發展的道路。七大振興產業當中都和汽車產業相關,引領了汽車產業進入智能化的新時代,助力行業的發展。
對下一步中國汽車產業和市場趨勢做一個初步的判斷
大家對于現在的市場判斷眾說紛紜,從汽車協會來說,我們還是堅信汽車產業還是在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下,具備堅實的發展基礎,也有非常美好的發展未來。我們經歷了十一五、十二五高速發展的十年,我們年均增速15.6%,在十三五期間進入到調整期。2015、2016年汽車市場增速放緩已經顯現,只是當時政策的拉動,讓我們那一輪的調整滯后了,在今年疫情可能把這一輪的調整幅度進一步放大,所以行業很多的企業感受到了寒冬的寒冷,我們堅信在平臺期的調整,是必須經過的過程,同時經過寒冬的錘煉,我們會穩步的邁進下一步平穩發展的階段,因此我們認為十四五還是能夠完成我們產業內部的調整,進入到一個平穩、健康的高質量發展的階段。
對于開放融合創新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最重要的主題有這么幾點認識:
行業和企業須抓住未來五年的戰略機遇期,在危機中立新機,立足具有引領作用的汽車大國市場,產業自身的發展還是離不開長期穩定的產業政策,對此有幾點政策方面的建議:
第一、不斷完善產業治理體系,逐漸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要平衡政府引導與市場選擇之間的關系,最后落實在科學合理的制訂產業政策。
第二、全面推動放管服務,推進服務型政府的科學構建,政府統籌規劃、政策科學合理,加強市場監督檢查管理的機制,完善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措施,健全汽車產業的投資管理機制。
第三、政策應該持續的扶持,推動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
第四、把握智能網聯汽車先發優勢,推進智能汽車重大任務、重大工程方面作出相應的動作,同時應該及時解決重大問題的出現。
第五、加大改革,完善環境,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開放,健全高水平開放的政策保障機制,營造良好的開放環境。同時要加快國內制度規則與國際接軌,深化深層次的改革。
第六、補短板削瓶頸。第一是完善頂層設計,加強在零部件戰略上的引導,第二是創新整理合作模式,推動全產業鏈高效協同發展。第三構建技術支撐平臺。第四構建跨行業的合作機制,促進零部件產業融合發展。第五構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體系,助力綠色制造體系的建立。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